長庚加護病房的外面有一間家屬休息室,裏面有床鋪。

每一個在加護病房裏面的病人,都會在家屬休息室分配到

一個位置,讓一個家人留在休息室,為什麼?

因為家屬必須"等待"。"等待"什麼?

等待每天三次的加護病房開放時間,每次開放只有10到20分鐘。

一定要到開放的時間你才能進去看躺在床上的家人。

這是最基礎的等待,每當夜幕低垂。家屬休息室的人們,

則是開始等待牆上的那支電話響起,但是,大部分的結果

都是令人難過的。尤其是深夜的電話聲,又清晰,又響亮。

接完電話之後,家屬的哭聲,更是讓人痛側心非。

通常掛上電話之後,他們會開始連絡其他的家人,

第一句話都是"誰誰誰不行了",跟著是低聲的啜泣。

我還記得,等待了三天之後,在地下室的餐廳裏,

我像是失神般的無助,我大聲的喊叫,我不要過這種日子。

家人流著淚安慰我。我們什麼事都不能做。

我們不斷的接到病危通知,並且我親筆簽下了放棄急救的同意書。

因為依照家裡兩個護士和一個醫師的建議。

急救,只是讓病人生不如死。我想,這是老爸活著的時候,

我唯一做對的一件事。

我最後一次和他說話是在他出事的前一個月,

而且我是在跟他抱怨事情。從此,我沒有機會再跟他說話。

所以,至此之後,我不再跟家人冷戰,因為,我永遠不知道,

我會不會跟這次一樣,失去跟家人說話的機會。

心理學的一階課程有一個活動叫做"擁抱"。

當然"擁抱"也是有禮節的,同性可以用力的抱,

而異性則必須注意禮貌。不可碰觸對方的胸部。

有一次,我在高中班的課堂出了這個功課,

要學生回去找一個家人擁抱,男朋友不算,女朋友也不算。

在下一次的課堂上,學生熱絡的討論他們跟家人擁抱的結果。

有人抱爸爸,有人抱媽媽,有人誰都沒抱。

其中有一個學生分享說,當她跟媽媽提出擁抱的功課時,

她媽媽邊罵邊說,你們許老師又在做稀奇古怪的事了。

但是當學生擁抱媽媽的時候,她說,媽媽一邊罵卻一邊掉眼淚,

然後還拿零用錢給她。當然零用錢這件事,是意外的收穫。

我為什麼要提這段往事,因為,從我有印象開始,我從來

沒抱過我爸爸。一直到他離開人間。

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麼?等他老?等我長大?

我只知道,我什麼都沒等到。

或許,你認為"擁抱"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或許你覺得你還沒準備好,或許,或許,,,,,,,

我們永遠不知道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

那你在堅持什麼??

說來說去還不是自己的心情。

如果,生命可以從來,

我願意用一切的年少輕狂換回與父親的一個擁抱。

為什麼?人都要等年老之後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

等待,等待,等待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