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秘密社團的榮譽團長兼創辦人陳董,

有一次在社團裏回應我,他說,社團的po文都有家長在看,

所以寫的東西要注意一下。我在回應學生的問題時都會從

兩個不同的角度去解。我不像我們心理學老師那麼的利害,

她會從360度去解。我只會稍微解到兩個角度,

一個是正,一個是反。

所以當陳董寫出這樣的話時,

我很感動,有多少學生會替老師著想的??

如果學生都會替老師著想,

那"林老師勒"就不會成為罵人的話了。

(謝謝你陳董)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在社團說甚麼都是以

家長的角度來看事情,那這個百分九十的成員都是學生的社團

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搞不好,陳董又要創一個新的社團,

叫做"巷仔外那一班"。(剛好對應,巷仔內這一班)

講到這裏,就想到不久前,有一個家長和孩子起了衝突,

我邀請她進來社團,看看老師們的文章,她近乎咆嘯的回答:

那些文章是不是又要我們家長改,還是要我們體諒孩子,

為什麼不是孩子改,為什麼不是孩子體諒家長,

我不要加入.............哇,哇哇,哇哇哇。

講得真好(沒有半點諷刺的意思喔!)。經過了這兩個月的po文,

不知道我有沒有每天都跟家長說,

要改什麼??要讓步甚麼??呵呵。

何必呢??(口頭禪)。

每當有人來找我談親子,談夫妻的問題時,

我都要準備盔甲,因為他們一定都會大聲吼叫的問一件事

,"為什麼是我要改,為什麼不是他要改"。

然後我就會隱藏起害怕,恐懼、不安和惶恐的心與表情,

然後用很鎮定的語氣(千萬不可以發抖)回答,

"誰覺得難過,誰覺得痛苦,就誰改阿"。

如果你覺得你這樣下去,你會過得非常快樂,為什麼要改?

通常,現場會進入一片死寂,

只剩那些還沒回家的小朋友爭先恐後的

打電話叫家長趕快來接他們,

因為他們直覺案發現場就要暴動起來了,

但是小朋友的直覺常常是不準的,

通常小朋友會開始看到和我談話的當事人在落淚與啜泣,

不過因為有太多奇怪的小孩在現場,

當事人通常會忍住百分之五十的眼淚。

只流下半公升的眼淚。接下來就好笑了,

家長接到學生五百里加急的飛鴿傳書之後,

就會騎著家裡的白馬或是黑馬快速飛奔而來,

但是學生卻不想走了,因為他們也越聽越有興趣。

但是,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心想事成的世界,

所以他們就會開始後悔剛才為什麼要打電話

(看到了吧,我們從小就在做,讓自己後悔的抉擇)。

家長當然聲聲催促,因為還要趕回去看三國或是牽手。

對阿,到底誰要改?到底誰要退一步? 我也不曉得?

我只知道,我不要因為自己的堅持造成自己更大的痛苦,

(請注意!是自己喔!不是別人喔!)

這個跟生氣的時候不要做決定,是一樣的意思。

我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也沒什麼才華,也沒什麼能力,

但是我知道如何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得開心一點,那就是,

不要去做會讓自己痛苦的事,自己快樂,身邊的人也會開心。

(千萬不要說讀書是痛苦的事,因為沒有讀書以後也許會更痛苦)

簡單的一句話,各位看官能體會多??

我知道有家長很急迫的希望知道如何和孩子互動?

但是很多東西和蓋房子一樣,必須一步一步慢慢來。

就算著急也沒有用,反而會有反效果。

請大家用心的去體會,親子系列的每一篇文章,

還有,為什麼我要將文章的發表順序照這樣子排列。

我一定有我的道理。那天請我去演講的機構的CEO

跟我說,許老師,你有時候講的話實在太高深了,

我的機構只有主管階層,聽得懂。我蠻訝異的。

所以如果各位朋友實在不了解我的意思時,

拜託請麻煩提出來,大家討論一下。

最後,因為真的擔心大家看不懂,所以,

我替這篇文章做一個總結:

不要希望孩子為你做任何改變,也不要希望自己肯替孩子做任何改變。

你要了解,孩子永遠是孩子,自己永遠是自己。

如果把孩子換成老公和老婆也適用喔。

收服你的情人第一招,練完。

(孩子,老公,老婆,都是你的情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